惊蛰,二月节。《夏小正》曰:正月启。蛰,言发蛰也。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
——《月令·七十二候集解》
惊蛰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,气温变化幅度较大,并会出现初雷雨或连续阴雨。
这时气温回升较快,渐有春雷萌动,“惊蛰”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。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,按照一般气侯规律,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,雨水渐多,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,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。春雷始鸣,气温回升,昆虫萌动,万物生机盎然,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机。
惊蛰时节的饮食
惊蛰时人体内火上升,但由于天冷,毛孔还是紧闭的,所以容易形成郁热,出现上火症状。所以应该以疏肝,凉血为主,不宜吃辛辣,温补之物。
这个节气又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,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,更要多吃清淡食物。
有些人到了春天容易两胁作痛,这往往是肝气郁而不舒的症状,可以适当吃些韭菜,葱,香菜等,辛温能疏肝气,缓解胁痛。
惊蛰可多食鸭血、菠菜、芦荟、水萝卜、苦瓜、木耳菜、芹菜、油菜、香椿、春笋、山药、莲子、银耳、核桃等食物。养肝还要多吃谷类,如高粱、粟、黄米、荞麦等。
惊蛰时节的起居
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。
惊蛰时节的艾灸
惊蛰的到来,标志着阳气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升发,大地回春的同时,也容易引发百病。惊蛰,平地一声雷,蛰伏在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全都应声而起,四处散播细菌、病毒!
艾灸“唤醒”身体抵抗力
“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”。防治流感,要从补阳气、扶正气、提高免疫力入手。此时,人体阳气渐盛,艾灸可激发人体自愈力,使病邪不易侵入人体,就算是病毒来了,也会第一时间被免疫系统给消灭。
主灸穴位:大椎、肺俞、神阙、足三里。
这四个穴位,是这段时期的保健要穴,多灸可预防流感。阴虚火旺的人要少灸胸腹的穴位,多灸下肢的穴位。
春季养肝正当时
在春季,尤其是惊蛰时令前后,人的情绪容易失控,这是因为肝气的疏泄与情志的调节常常互想影响,主要在于两方面:
1、肝火旺盛:
肝气太盛,容易妄动肝火,容易暴怒,而一旦肝火上头,易引发头晕、目眩、中风。
可艾灸下焦的穴位引火下行:期门、太冲穴、涌泉穴。
2、肝郁气滞:
气候变换之时,内分泌易失调,再加上此时肝气正旺盛,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,肝气就会郁结。而肝气不舒,情志不调,容易引起情绪压抑、抑郁症。
可艾灸肝经上的穴位给予疏导:肝俞、中脘、气海、足三里、行间、太冲。
灸 法:每穴艾灸20-30分钟为宜,火力宜温和。艾灸以后多喝热水(多次少量,切忌牛饮),注意保暖,忌食生冷辛辣。
发表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